指标数据标准化体系 ——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基石

2020/02/10      6131 文章来源:优百 丨 作者:赵小华

【定义】

指标定义为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规模、程度、比例、结构等的概念和数值。

指标数据标准是为满足内部分析管理需要和外部监管要求,对基础类数据加工而产生的指标数据标准化规范。指标数据标准通过基础属性、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来描述指标数据规范化要求。例如,在基础属性中需要定义标准名称,明确指标分类;在业务属性中需要明确指标的业务含义、业务口径和指标维度等;在技术属性中需明确指标取数范围、指标取数方式、指标条件、指标数据类型、长度和精度等。为确保指标数据标准定义的完整与严谨,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指标数据标准的信息项属性架构:

基础属性

指标编号

指标大类

指标小类

指标细类

指标名称

指标别名

指标英文

 

业务属性

业务含义

业务口径

业务类型

制定依据

度量单位

是否报送

是否重点

统计频度

技术属性

取数范围

取数方式

指标条件

指标类型

数据长度

数据精度

数据敏感度

 

管理属性

版本号

版本日期

归口部门

使用部门

 

 

 

 

“拨备覆盖率”指标为例,从数据标准化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定义其业务含义,以明确其定位和用途,统一业务解释;同时通过技术属性明确其指标技术口径和取数规则等,确保指标数据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这样,在整个企业层面,统一了“拨备覆盖率”的业务口径和技术口径,最终确立了其使用规范。

基础属性

业务属性

技术属性

管理属性

指标名称

业务含义

业务口径

数据类型

数据长度

数据精度

取数方式

归口部门

版本号

拨备覆盖率

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

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100%

比率类

8

4

ETL取数ERP

XXX部

V1.0

由此可见,指标数据标准确立的是指标数据全公司层级统一使用的规范,为内部数据分析应用与外部监管指标报送提供指导性、规范性要求。

【指标数据应用和管理中的问题

1、指标口径不统一

企业管理和业务活动中,经常存在指标数据的名称相同,但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却有较大差异的情形;或者反过来,指标数据的计算方式相同,但名称却各异。定义不统一的指标会带来极大的沟通障碍,让沟通效率降低,甚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指标体系不完整

企业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都有一部分的量化指标,但不够全面,也缺乏方法论指导,对于企业整体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提升的指导作用有限,且在使用过程中孤立强调某些指标的趋势,而忽略综合分析、长期跟踪与定期比对指标的重要性。缺乏整体考量而设置的指标体系,以及错误的指标分析方法,会产生错误的分析结果,进而影响运营层面、产品改进方面的决策。

3、指标问题追溯难

指标数据大多经过多重计算得到,有些指标需要经过很长的加工过程才能得出,如无法追溯指标的加工过程,就不知道指标所用的数据来源,无法快速找出指标出错的原因和对应的责任部门。

4、数据质量差

指标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得不到保证,出现问题时各部门间相互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指标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谁来制定指标数据标准

类似企业基础数据标准的管理,在指标数据标准管理工作中,同样需要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来牵头指标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建立业务归口部门与技术主管部门的协作机制。

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对于指标数据标准管理工作而言,数据治理归口管理部门是作为牵头者的角色,需要做到组织数据治理小组,将技术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相关人员协同起来,完成指标数据标准制定工作,并提供资源协调、统筹安排等便利。

指标标准业务归口部门指标标准业务归口部门作为指标所属领域的业务主管部门对指标数据标准进行归口管理。业务涉及多个板块的,以指标产生部门对数据标准进行归口管理;多个部门同时计算的,以业务牵头主管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其职责主要包括,确定指标数据的使用部门、基础属性、业务含义和业务口径等标准,并对指标的技术口径的统计结果进行测试和确认。

技术主管部门:技术主管部门作为指标标准管理的技术支撑,对指标的取数方式和指标条件进行确认,并统筹指标数据标准的落地实施工作。

【如何制定指标数据标准】

指标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

 

名称同一指标的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均采用统一命名规则,标识相同业务含义的指标名称应保持一致;

定义:同一指标的业务含义和所适用的业务场景保持一致;

口径:同一指标的业务取值范围、计算方法和编码规则等业务规则保持一致;

来源:每个指标动应有可信的来源系统,其他系统使用该指标时应直接取用权威系统结果,以保持来源一致;

参照:各指标制定标准时所参考的外部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部业务制度和业务规范均应保持一致。

指标数据标准体系的构建,一方面需要梳理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部门统计的需求,细化形成对业务属性、技术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需要自下而上整理行内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现状,两者结合形成指标标准的业务属性和技术属性,制定有效合理的指标数据规范要求。

指标数据标准可以从维度、规则和基础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定义:

 

1、维度

维度是对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对象的属性进行划分的方式。维度作为观察事物的视角,并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与指标结合使用,可以对指标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

2、规则

规则是对指标计算统计方式给出的规范性说明,包括可复用的公共维度和业务规则。如,基础统计类规则:当期、累计、最低值、最高值;增长类统计规则:环比变化量、同比变化量等。

3、指标

指标具备一些基本要素信息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的规范说明,基本要素信息为指标所必须具备的信息,企业一般在基本要素信息的基础上添加管理要素信息以方便管理。指标属性包括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三大属性。

【指标数据标准的应用】

指标数据标准能够保障各业务部门对指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业务口径有直观、清晰的理解。提升指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准确度,降低由于口径理解不一致造成的统计差异。

同时,指标数据标准体系作为分析应用的基础,通过配合使用指标标准中的维度和维值,可以实现业务部门的自主分析,即灵活使用这些指标进行业务分析为企业领导层管理层基层用户提供不同层级不同维度的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实现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统一标准及时、有效的数据同时也可以帮忙企业实现

 

1、基于市场数据、行业数据、销售数据、店面数据、财务数据、资产数据、客户数据、采购数据等指标标准体系建立,建立一个即满足企业客户需求、有能供企业领导决策查询、分析统一使用的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2、建立多维分析指标库,提供专业的多维分析模型和算法,满足部门经理、高层领导对相关业务数据的多维分析、对比、展现,为公司领导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3、建立统一的数据前端展示平台,完成现有业务数据、行业和市场数据的汇总、整理分析,并依据用户授权,为不同系统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查询、分析、展示,同时满足企业客户和企业决策的共同需求。

4、有效的为企业进行绩效评估、投入产品、经营分析、盈利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从而为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提供准确的、一致的、量化的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结束

数据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建设可以对数据快速、准确地分析应用,实现企业数据价值化数据资产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数据资产价值提升。因此,企业在数据治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指标数据标准地制定和落实。

本文分享了指标数据标准体系的定义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指标应用后续我们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数据标准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中台在企业中的落标实践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